7月5日,国新办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介绍工业的总体情况时提到“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”。他表示,2023年,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.7%,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3.6%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,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.1%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.9%。人工智能正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,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。绿色制造加快推进,“十四五”前两年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.8%。2021~2023年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.3%。2023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2亿吨,利用率达到54%。此外,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,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覆盖动力电池、人形机器人、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,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;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.1万多家,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.3万家。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。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,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,其中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.2万家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
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,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速,5月出现了回落,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?下阶段工业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加力?对此,金壮龙表示,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.7%,应该说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,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。特别是今年1-5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2%,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.6个百分点。5月份,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.5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%。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,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,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。下一步,我们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,扎实推进稳增长、保安全、促升级,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。”金壮龙表示,首先,要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。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汽车、电力装备、轻工、电子,这些行业规模大,带动性强,关联性比较高,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%左右。其次,鼓励支持工业大省“挑大梁”。江苏、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,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。今年前5个月,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。第三,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。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,推进先进设备更新、数字化转型、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。“我们还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。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,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,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。”金壮龙表示,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,开展消费品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全国行活动,推进新能源汽车、绿色建材、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。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,坚持新老并举,改造升级传统产业,巩固提升优势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,是推动创新、促进就业、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。那么,促进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具体举措?对此,金壮龙表示,到目前为止,到6月底,我国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,其中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1.2万家。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,发展和帮扶并举。特别要擦亮“专精特新”这块金字招牌,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。具体措施方面,金壮龙提到,一是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。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。联合财政部支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打造新动能、攻坚新技术、开发新产品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。二是加快中小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。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,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,力争到2027年,实现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。三是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我们国家已经培育了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今年将再培育认定100家左右。同时,支持各地聚焦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,因地制宜培育省级集群。四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。从政府角度更多的还是要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健全公共服务体系,发挥市场化服务机构作用,统筹推进政策惠企、环境活企、服务助企、创新强企、人才兴企。加快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,推动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服务网络互联互通,汇聚整合政务、市场等各类服务资源,为中小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切实帮助企业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。